文 / 陈玉莲
2025 年 7 月,接触了新事物,遇见新朋友,惊喜连连,感动满满。
去年开始吧,透过协谈和开课,遇见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内心感受的个案和学员。灵光一闪,我请他们在纸上涂鸦、自由书写,从所画所写,感受自己怎么会这样涂鸦和写。有时候,给说不出话的个案、学员,先抽一张牌卡,先看看牌卡,感受自己连结到什么。由此,让我看见我所熟悉和擅长的叙事、对谈,在某些时候派不上用场。虽然我最终还是会透过对话来一一跟他们核对,但是那敞开心或者稳住情绪的第一步,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?
同时,女儿频密地说,腰痛、头痛、脚痛,加上没有胃口,睡不稳。少女许多说不出所以然的情绪,似乎也不是我所擅长的倾听和探问能够立马接住的。她不耐烦说,我看着她不耐烦,有时候也勾起内心的委屈。摆放在家里好几年没有动的颂钵,终于被我拿出来了。我随意地敲,也让她听着颂钵的声音随意移动身体,或躺或趴或坐。过程中,我发现我把颂钵放在她身体不同的部位,她会喊出不同的感觉。头是麻的;腰是酸的;脚是痛的。反正她喊着喊着,第二天晚上又会来找我给她敲钵。我心想:她是我生的,敲到哪里不对,我承担。就先敲吧。反正她都不怕,我怕什么。
时间就这样过去了。今年 5 月,因为伙伴的分享,我了解了颂钵课程。除了分配时间与金钱的考量,还包括因为颂钵勾起的一些印记,让我经历一些内心的过程。后来,不懂哪来的勇气,我拉了周先生一起报名上课。
上课以后,与其说学习养钵、疗愈手法,不如说是学习 Caren 老师的愿意和自律。手艺,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。老师教了,我们需要多加练习、实践,才能谈得上学了。然而,终究是迈出了第一步。奇怪的是,我去上课后,女儿就没有来找我敲钵了。我于是开启了每天早晨用颂钵自我疗愈的学习,那是我留给自己的一小段时间。
学习的最大动力来自自己的遭遇,因为透过涂鸦让个案和学员开始表达,我也接触了和绘画相关的课程。参加“儿童艺术育疗陪伴课程”,是因为伙伴给我发了海报。啊,那是我没有上课和教课的周末!我就报名了。两天的初阶课程,我们一起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和少年绘画的特征,欣赏不同少儿的画作,探索隐藏在画作背后的故事。从涂鸦、集体涂鸦到自画像,我发现不同面向的我。
涂鸦,涂出了莫名的愤怒,以致蜡笔断了也没有察觉。自画像,我只画了个头,画着画着,我问自己:怎么没有画身体。原来我不懂要给自己穿上什么衣服示人,于是先不画身体。画六七岁的快乐时光,我发现了画画技能卡在七岁的自己。画了秋千,我画不到 3D 坐在秋千上的自己和弟弟。分组讨论时,我诉说着自己的画,说着笑了起来——小弟是左撇子,所以在我的画中只有他是看向左边的。忆起七岁的经历,50 岁的我可以敞开心,让自己尽情地画。
让新事物、新元素进入生命,因为我好奇不同背景、经历的人,相信什么,并透过他们所相信的建构了怎样的世界。Caren 老师说,因为颂钵,她走出了人生的低谷。每一次为个案提供服务后,除了祝福个案,她也把祝福送给身边的人。Raymous 老师说,欲育疗他人,先疗育自己。我始终相信,用生命感动生命是最好的教育。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支持,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许也需要不同的陪伴。不同的是工具、方式,不变的是真心诚意的关心,是人与人的连结。了解、学习不同的工具、方法,扩充陪伴生命成长的“语言”,保持弹性与开放,让流传已久的美好工具,自然地融入服务生命的工具箱中。以此勉励我自己。
遇见新朋友,遇见不同的人带来的智慧,我把这一份感动也送给读完这一篇文的你。

我是陈玉莲,耕心生命教育创办人,2018 年开始投入生命教育领域。我深信不论当前的生活状况怎样,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幸福、更满意。通过课程、讲座、协谈等方式,我在每个人的心中播下生命成长的种子,让大家有机会活出更精彩的自己。
现在就给自己一次机会,踏出迈向内心平静与成长的第一步,让协谈成为你生命中的转折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