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云寄人间
——写给那个在混乱中学会温柔的我
她出生在一个晴朗的清晨,阳光透过窗帘洒进病房,温暖的光线像是轻轻拥抱了我们。我不是第一次当妈妈,却依旧感到陌生。她安静地躺在襁褓里,脸上带着未曾见过的柔和,而我,站在她的世界门口,既期待又满是疲惫。
护士把她抱去做检查的时候,我低头看见自己浮肿的脚和空荡荡的手臂,突然,眼泪毫无预警地掉了下来。我不是为她哭,而是为那个刚经历分娩、还来不及好好喘口气的自己哭。那个在混乱中努力维持镇定、在疼痛中一边道歉一边坚强的我。
第一次做妈妈时,我在一片自我怀疑和社会期待的夹缝中挣扎。每一个夜晚都像考试,我在黑暗里抱着孩子,一边喂奶一边想:我是不是做错了?我是不是不够好?连哭泣都不敢被听见,因为“你都当妈了,矫情什么”。
而这一次,我决定对自己温柔一点。
是她教会我的。不是用语言,而是用她的存在,用那些凌晨三点的深情凝视、用她小小身体传来的温度、用她不带评判的依赖,提醒我:妈妈也是一个人,也需要被看见、被照顾、被理解。
黄疸偏高,医生说她是轻型地中海贫血的携带者,而我,也是。直到那时,我才第一次正视自己身体的秘密,也才意识到,有时候孩子的到来,不只是翻开了她的生命,也照亮了母亲早已忽略的角落。
我没有哭,没有崩溃,只是默默地一项一项查资料、问医生、安排行程。那一刻,我知道,我已经不是那个一遇到未知就慌张的新手妈妈了。
成长,原来不是一种表演,而是一种静水流深的内化。
二胎生活仍然混乱,大宝在闹,小宝在哭,饭还没煮,奶瓶还没洗。我偶尔也会崩溃,也会在厕所里偷偷掉泪。不同的是,我不再责怪自己。我开始允许自己疲惫,允许自己“今天做不到”,允许自己向爱人说:“我真的需要你帮我一会儿。”
这一份允许,是我送给自己最温柔的礼物。
我开始在每个看似重复的日子里,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点“微光”:清晨趁孩子还没醒前,喝一杯热水;午睡时翻两页书;或者睡前,静静写下一段日记,不是为了记录孩子,而是为了不弄丢我自己。
她两个月了,笑起来眼睛弯弯的,像极了她哥哥,也像极了那个正在慢慢找回自己的我。她让我意识到:我并不是在她出生后才成为母亲,而是在她出生以后,我才真正看见了自己。
她是我第二个孩子,却是我第一次,好好地做了“自己”。
谈母爱时,我们往往只呼吁和赞扬母亲的付出,却忽略了母亲本身也是需要被爱、被照顾的人。云寄人间描绘了她如何在第二次为人母的过程中,学会在忙乱中对自己温柔,允许自己的脆弱与需要。这不仅是关于育儿的成长,更是自我的成长。祝福云寄人间因二宝的到来而与自己重逢。
——陈玉莲
耕心生命教育让每个人通过深耕内心世界,更新原有的生活模式与信念,走向生命的成长与自我实现。
鼓励大家通过书写,回顾生活中那些促使自己成长的瞬间,探讨人与自身、人与人、人与世界的深刻联系。
欢迎投稿。文章一旦获选,可获得由耕心生命教育赞助的 RM50 稿酬。
欲投稿,请点击:我要投稿